当前位置:番茄小说网>网游动漫> 诡三国> 第2812章交通运输多思量,战马驽马分培育 > 更新时间:2024-12-05

第2812章交通运输多思量,战马驽马分培育

小说名称:诡三国||作者:马月猴年||更新时间:2024-12-05

诡三国 !

    战马,或是驽马。
    这是一个问题。
    斐潜听着崔城和王匀的争执,然后渐渐的也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养育场内,种马只有一处,不管是资源倾斜,还是人员调配,都不可能说在同一个种马群内既养战马,也养驽马。
    战马是娇贵的。
    为了维持战马的活性和体力,骑兵实际上每天都要像是伺候老爷一样伺候着战马,冷了怕冻,热了怕中暑,跑长了要降温,掉膘了要加餐等等,而驽马呢?
    伺候驽马最多的,恐怕就是鞭子。
    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战马要求更凶狠,更好斗,更勇敢,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与骑兵更懂得配合,灵敏度更高,操控性更好……
    而对于驽马要求是什么呢?
    耐操。
    因此不管是退役的战马,还是被筛选下来不能成为战马的马匹,实际上都不适合作为驽马来使用。
    崔城表示,他查看了很多,也统计了很多这些退役的,或是被淘汰的马匹,在成为了驽马之后,都并不能很好的胜任驽马的工作,要么就是很快郁郁而死,要么就是因为生活标准大幅度下降,又要负担沉重的劳作而迅速的衰弱,直至死亡。
    又有人有疑问,适合用来配合农耕的,能在田亩之中承担更繁重的劳作的,难道不是牛吗?确实如此,驽马可以用来耕作,只不过并不是完全适合耕作的。若是单论田亩耕作,确实是牛更好,但是要运输物资,就离不开驽马。
    在战马本身就不是非常的富裕的情况下,还要专门去培育驽马的品种,这本身就难以让一般的人理解。
    不过,崔城所言,倒也真的是有道理的。尤其是如今骠骑横跨东西南北,需要运输的东西非常多,专门培育驽马很有必要……
    古代没有高速路的,更没有火车,所以出个远门,大件东西离不开牲口,也就主要是驽马。直至二战的时候,战场运输很多都是靠牲口,更何况是汉代?
    为什么不用牛车?
    因为牛车太慢了。
    骡马?
    骡马只有一代。
    可能碰巧有一些骡马相当适合,可是传不下去,延续不了。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跨种族的孕育率其实并不高,有的驴马甚至在一起六年了不怀孕,所以没有延续性和长期性,等到战争爆发的时候,总不能要对方配合着等一等,表示自家运输大队的牲口还没有培育好,没准备好,所以还不能开打……
    即便是不考虑地方运输,只是考虑骑兵作战,也需要大量的驽马。比如一千的骑兵,其实际上马匹的数量往往是一千二到一千五,多出来的那些战马数量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驽马。这些马匹在骑兵单独作战的时候是由骑兵照料,若是驻防的话则是由会骑马的马夫进行照顾,用来拉车或是驮物。
    还有在作战的时候,粮草的运输。这都需要大量的驽马,用牛车太太太太慢了,路途远一些的话,可能等牛车走到的时候,战斗都已经不知道打了几轮了,甚至可能都结束了,正好给对面敌军补充犒赏品……
    长距离陆地运输兵粮,只有两种方式。
    人。
    或是驽马。
    俗话说,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一般军队的粮草供应流程,是国家从分散的粮产地征集粮食,汇总到转运点,然后再集中运输到军队手中。如果是和平时期,粮食运输的目的地是固定的,而且军队驻地也会选在运输方便的地方。这样的话,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粮食损耗。
    可是战时就不同了,前线部队不断在运动,粮草运输就成了动态运输,运输条件和地点都在不断变化,运输损耗自然是一下子就上来了。
    在作战之时,部队远离粮仓的地方,食物的消耗量会成倍成倍增长,直到再也供应不起。类似的问题二战的时候也存在。比如卡车给前线坦克运油,可是卡车自己也烧油,战线越推进,运油效率越低。
    所以各王朝为了降低粮食运输的损耗,啥方法都用了。汉代开始屯田,而唐代的为了降低军队维持成本,则是将地方的财政权也下放到节度使手上,让节度使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但是很显然,屯田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节度使也是治标不治本,这些办法都不完善,所以,现在的问题实际上是到了斐潜手里,他要选择什么方式,去突破这个束缚在封建王朝身上的瓶颈?
    若仅仅只是损耗,或许还可以用加大运输量硬抗,但是运输所附带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却是无法通过加大运输人力去弥补的。
    因为在运输粮草过程中,会产生出三个严重问题。
    第一,粮食处理问题。从粮仓里直接取粮,可以直接吃。但是要运往前线,就必须进行处理,做成易保存易运输的成品。即便是斐潜有了更为先进的存储手法和干粮技术,也不敢保证说超过三个月之后的粮食状态,黄曲霉和硝酸盐等等在古代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药物……
    第二,如果没有足够的驽马,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运输。如此一来,不光是在消耗原本存粮,而且还会影响下一年的生产。假设一万人的军队在前线作战,后方则需要发动数万人的民夫给他们运粮。这数万人只是在行路,不参与直接的战斗,也不进行任何生产。
    这意味着,这些民夫不仅是要额外的进行消耗,同时其原本的产出也没了。春秋战国之时,那些旷日持久的战争证明了,即便是打到最后获得了胜利,其国内也往往出现饥荒。
    第三,运粮的距离越远,被偷被抢的概率就越高,尤其是遇到像是曹操这样就喜欢搞谷道……嗯,偷袭粮道的家伙。不能光指望农夫遇到断粮道的敌军,还能拿骨头棒子去抗罢?
    越长的路,就需要越多的护粮队,也就产生越多的额外消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物流上的相关问题,比如某地粮食多了,却因为转运的车队骡马不够,然后导致运输不到转运仓库之中,仓库也同样会有这样的问题,明明仓库有粮,没有足够的运力然后运不出去。就像是有引入一些物流概念的游戏,稍微没有规划好物流,就会出现后方仓库堆满,前线啥都没有的情况。
    甚至还有可能在整个地区,甚至国家之中出现供应链的问题,出现初级原料堆满,加工场地却供应不上原料,农田左近爆仓的麦子,在城市之中却没有足够食用的粮食……
    粮食的问题有农业上的发展去提升,但是交通运输方面呢?
    水路的有船只,陆路的就只有牲口,也就是马匹。
    这种方向性上面的问题,就需要斐潜来做最后的决定。
    随着控制疆域的扩大,斐潜其实早就已经在考虑交通相关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早就应该在大汉的初期,就需要进行研究了。
    随着华夏版图的扩大,不管是信息传递还是军事控制,速度和时效产生了问题,自然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秦朝的旧六国崩坏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汉代刘邦的郡县制只是妥协的产物,并不能算是最好的结果。
    想要更大的版图,就必须要有更好的交通。
    这不是说等打下来之后,出现了严重问题才想得到的事项,亦或是即便是出现了问题,也依旧没想着去改变。
    运输条件上的困难,古代是大量使用各种牲畜和工具来解决的。
    可是这种解决方案,并不好,并且所有人都知道不好,可就是没有想怎么去解决问题,只想着怎么去解决有问题的人……
    比如西羌之乱的时候,汉灵帝出动十万大军,配置了超过一万辆车辆用于运输粮草,即便是如此,依旧是无法满足前线需求,所以前线弹劾后方,后方举报前线。
    又比如在西汉之时在关中地区,人口迅速发展,使得长安三辅的粮食产量跟不上,以至于每年都需要从关东地区,用上万艘船次运输几百万石粮食补给关中。到了唐代,关中生态更加恶化,连皇帝都要经常跑到雒阳去就食,所以山东人埋怨关中整天要粮草索要无度,关中人骂山东不知好歹不明道理……
    虽然说当下长安三辅的人口还没有膨胀到巅峰时期的程度,但是斐潜不能不考虑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提升田亩亩产总量,另外一方面就是要解决运输的瓶颈。
    当然,在这个星球上,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大汉选手在交通方面若是用举步维艰来形容的话,那么与汉代同期的罗马选手,几乎就是在爬行了。
    汉代同期的罗马,农业生产还没有进入到轮作时代,还处于休闲制。也就是说,罗马的一块土地耕作一年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地力,这意味着罗马需要几倍的土地,才能从耕作上达到汉朝的土地耕作效率。
    这还没算罗马农业工具和育种技术的落后,以及对土地肥力,气候环境等方面认知的落后,同样不包括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制度上的落后。
    而罗马之外就更夸张了,很多文明都还是抛荒制呢!
    也不是说在汉代当下没有效率更高的运输方式,也是有的,那就是水运。
    战国时期,一艘普通船只的运载量就是车辆运输效率的二十倍,所用人力还少,顺流而下的话,船速还快,所以在华夏的很多战争,都是讲究一个水陆并进。
    比如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是依托水运,作为运输主干线,只有在没有水的地方,才用车辆作为短途运输。加上长平之战离两国的都城都才几百里,所以才能支撑起几十万大军的作战。
    只不过要是遇到像是西域那样的区域,河流是内陆河,季节河,那么船只基本上就等同于废了,只能靠车马转运,因此对于辎重车和驽马的要求自然就必须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更急迫的需求上。
    战马显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样驽马也不能因此就放下。
    西域随时可能生乱,不管是先期平定,还是战后恢复,粮食必不可少。运输能力提升了就有更强的作战能力,作战能力强大了才能保证边疆的安稳,边疆平稳才能让华夏中原的人们健康发展。
    这都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
    农业的上限……
    交通的上限……
    联系在一起,便是整个帝国的上限。
    或许换一个方向来说,就是大吃货帝国的上限。
    一切从吃开始,一切也被吃限制。
    若是连吃的都没有了,谁还会听斐潜的?
    在充分的听询了双方争论的要点之后,斐潜也做出了决定……
    ……(?▽?)/……
    喧嚣散去,落下的就是真材实料。
    距离农学社不远的工学社之中,大工匠黄力正在一辆新做出的辎重车前晃悠着,时不时的用手敲击,或是拖拽一下车辆的各个部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车战,分革车、辎车,重车,辎重,有『衣车』为辎,载器具为重。很显然对于辎重车的用途,古人早就已经是明确了下来,就是为了转运货物的。
    而在汉代之前,并没有专门的设计和生产为了军队所使用的辎重车,很多车辆其实是士族士大夫自家的车辆,军需物资主要依靠征集民用车辆实施转送。
    从汉代开始起,军队辎重车才开始由官办作坊生产,这才保证了军队的作战需要。
    黄力现在制造出来的辎重车,是在要求通用性的产物,也就是说车上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固定模块,一旦损毁,便是即可更换。这就要求这些模块是采用的标准的生产模式,也同样要求生产这些模块的工序是同样标准的。
    因为道路因素,辎重车大不起来,
    斐潜的记忆未必都是正确的,比如四轮辎重车在试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被改成了两轮。
    原因很简单,四轮马车的载重能力并没有因为多了两个轮子,就使得载重能力翻倍,甚至在某些崎区的路段,行动能力反而不如两轮车。
    就像是川蜀之中,四轮车不如两轮的,两轮的不如独轮的……
    四轮车唯一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增加驽马的负重能力,可以加大车辆的负重,但是反过来车辆的负重高了就要求轮转机构,也就是轮子和车轴之间要有更大的强度和韧性。虽然斐潜后续又增加了粗浅的轴承来补充这个短板,可是依旧因为材料的不稳定和磨损的问题,导致四轮马车的负重能力并没有办法达到想象的那么高。
    同时,即便是真的解决的车辆本身的结构性问题,普通土路以及野外荒地也同样会成为高负重辎重车的噩梦。
    因此一味的提升辎重车的载重能力,在道路体系还不健全的汉代,甚至是后续的封建王朝,都是不现实的。
    什么?
    三轮车?
    没错,三轮车也被提出来过,并且有一段时间在平阳和长安之间试用过。
    三轮车和四轮车一样,都可以减轻驽马的负重,也可以在平地上置放,但是三轮车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速度一旦提升起来,非常容易倾覆,尤其是在转弯的时候。如果要为了地盘稳固而降低重心,就会导致有些地方通过性非常差,得不偿失。
    没错,所以现在转了一圈回来,发现在现在这个阶段,在现有的技术水准之下,有更好的泛用性和通过性的辎重车模式,依旧是两轮,但是因为结构上的调整,以及通用部件的设计,使得辎重车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是提升到了两轮车本身的极限,而想要再往上发展,就必须借助其他方面的力量了。
    比如说……
    『黄大匠!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黄力正在敲打着一块似乎有些松散的辎重车部位的时候,就听到了远处有人在喊他。他抬头一看,便是笑了起来,『你这是要将我这里当成马厩么?』
    来的人,正是在农学社养殖场之中争执的一方,崔城。
    崔城大笑着,指着他身后的马匹说道,『骠骑同意了!看看,这些都是好马!骠骑说了,战马驽马分开来养!从今天开始,我们两个就合在一起,我养马,你造车!到时候你我的车马,就会走遍东西南北!』
    崔城口中的马,当然是驽马,不是战马。
    『好!好啊!』黄力哈哈笑着,然后上前看着崔城带来的第一批往驽马方向培育的马匹,『哈哈哈,这马好,看这腿!粗壮!』
    『对,更粗的才能更有气力……』
    『你觉得马身高最好是多少,或者说我做一个可以调节的拉杆?』
    『我觉得还是用可以活动的比较好。』
    『不过拉车的马如果找不到一样高度的呢?』
    『这是一个问题……不过也可以解决……』
    两人在一起,围绕着马和车,热烈的讨论着,似乎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永不疲倦……

番茄小说网

<=上一页目 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