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枭雄志 !
魏军船大力量强,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机动性的不足,面对吴军大量小船的速度优势颇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架势。
虽然力量强,但是敌人不和你正面交锋,和你玩游击,用弓矢打远距离水战,这个时候船只个头大反而是个风险。
吴军操船艄公和水军士卒的战斗经验也很充足,技巧十足,操船技术精良,在这方面让魏军吃了很大的苦头。
魏军招募的艄公也没有水战的经验,技巧倒是够,但是战场上的一些门路非要有战场经验才能明白。
魏军艄公在这些技巧上斗不过吴军艄公,船只撞击转弯等等赶不及,就很吃亏。
吴军船只绕着魏军大船不断的射箭打击,魏军船只难以捕捉到吴军的船只,只能被动应战。
战场机动性不足,魏军水军的阵势也被冲的有些凌乱。
一些吴军小船依靠这样的优势,三五艘小船一起协作,用钩枪把一艘魏军小船勾住,拉出阵型,然后大量吴军士兵一拥而上进行战斗,以多打少,魏军士卒只能陷入劣势。
于是魏军大船上的士兵被动挨打,小船上的士兵也因为吴军水师这样的战术而无可奈何,只能汇报到指挥军官那边。
郭嘉作为全军的头脑,战前仔细研究了一段时间的水战。
但是和于禁一样,没有经验的情况下,难以做出什么精妙的安排,只能做出了多利用小船并且多利用钩枪,仿照吴军作战的方式去作战。
于是下令小船进击,大船后退,快速进入跳帮战环节,用魏军比较擅长的格斗和吴军决战。
陆上格斗吴军还会惧怕魏军三分,水上格斗那是吴军的看家本领,这要是都输了,那还打什么?
不过张辽当然也清楚这件事情,合肥之战结束之后就对士兵进行严苛的训练,天天让他们在淮河里操船练习水战。
不说战斗经验,至少在水上战斗这件事情上,魏军不会因为晕船或者站不稳而落了下风,反而把三人战斗小组的模式给练了出来。
双方呐喊着互相撞击,接着是跳帮格斗,互相挥舞着战刀格斗,水面上一派风起云涌,呐喊声极其剧烈。
魏军的攻势很猛,吴军的抵抗也非常剧烈,一时间双方你也奈何不了我,我也奈何不了你。
魏军有人数优势和战船数量的优势,吴军则有技术优势和水上战斗的经验优势。
于是激战一番,双方打成了平手。
周瑜很快就得知战争打响,立刻下令各军将领拼死反击,绝对要守住长江防线,绝对不能让魏军登陆,无论如何也要把魏军拦在江北,绝对不让魏军登上江东的土地。
在水上,吴军还能凭借水上优势抗击魏军,一旦到了陆地上,一旦让魏军结阵,那就糟了。
吴军的军阵和陆上战斗力真的不如魏军,这一点,周瑜不得不承认。
打野战起家的郭鹏的军队在陆地野战方面不怵任何对手,无论是谁都敢挑战,也都敢战而胜之。
吴军的胜机就在水战,就在沿江防线,就在不让魏军度过长江这条生死线上。
只要魏军无法渡过长江,那么孙吴政权就能得以保全,若是让魏军渡过了长江,想再把他们赶回去,恐怕就不是一般二般的艰难了。
从七月初一开始一直到七月初七,双方大战小战十六次,全都是魏军主动进攻,吴军尚未主动发起过进攻。
三个战场上,于禁、徐晃和臧霸指挥魏军一共发起十六次攻击对吴军进行打击,但是都没能得手。
魏军的攻击屡屡因为无法突破吴军战船防线而撤退,还有几次是被击败了而溃退的。
三方面都因为无法突破吴军防线而受挫,折损了一些兵马,暴露了魏军在水战上的确不如吴军强悍的弱点。
没办法,训练时日尚短,虽然士兵都熟悉了水性,可是有些地方不是训练就能训练出来的,总要打几仗才行。
操船手法和水战模式上的差距是魏军吃亏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一点并非短时间可以改善,对于魏军来说,实际上也并非必须。
与此同时,吴军也因为魏军强势的弓弩和在船上战斗的时候使用出来的三人小组战斗模式不断折损兵马,撞击作战之中也因为船只体量不如魏军战船而吃了大亏,折损的船只数量和水兵数量其实并不少。
魏军战船上的装备质量高,魏军将士的装备质量也很高,两刀对撞,先断裂的往往是吴军将士手上的刀。
此外,甲胄方面,魏军身上的轻甲和头盔也比吴军的质量要好,防御力更强,因此一旦进入跳帮战环节,双方对拼,魏军伤亡率要小于吴军。
魏军的作战技巧不行,但是可以依靠优势装备弥补,吴军作战技巧高超,但是在装备上不如魏军,因此吃亏。
双方各自的一线军官把战斗总结报告给了指挥将领们,将领们各自总结,反思,互相交流,开始思考下一阶段的作战方法。
于禁得到了前线军官反馈回来的关于作战技巧不如吴军和船只机动性不足的问题,为之头疼,觉得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问题。
周瑜也得到了前线军官反馈回来的关于魏军装备和大船上的优势的问题,也觉得很头疼,觉得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于禁那边还没拿出杀手锏,周瑜却是已经全力以赴了。
在魏军装备上的问题上,周瑜早有耳闻,因为当年孙策还在袁术麾下打着袁术的旗号办事的时候,周瑜就知道袁术军中大量使用郭鹏集团所锻造的军事装备。
当时袁术因为郭鹏要价低,而且质量好,所以直接采用郭鹏提供的军械,自己反倒很少铸刀和其他军械。
郭鹏那边也不知道是怎么操作的,武器和盔甲的质量的确很高,要价也的确很低,很多时候甚至比袁术自己铸造还要低,袁术一直都把郭鹏看作自己的小弟,所以也就放心的使用,还很高兴,一口一个子凤爱我。
结果就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说老实话,周瑜至今为止都想不通为什么袁术会那么信任郭鹏。
郭鹏消灭了袁术之后,自然也就不会继续军械的供给,作为袁术旧部身份的孙策势力就此得不到郭鹏集团提供的武器,不过同时孙策自己的势力也大成,开始自己招募铁匠锻造武器。
可是怎么比,就是无法超越郭鹏那边的武器,郭鹏集团所锻造的兵器在质量上就是好。
据说郭鹏大量召集铁匠,对军械物资进行了非常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召集的铁匠人数有数万人之多,但是这样的做法孙策也在做,也有数千铁匠在给吴军锻造兵器,同样是集中生产,怎么质量上就不行呢?
难道人数多一点就更好?
周瑜不是专家,搞不懂。
而且,眼下就算搞懂了也没有什么意义,难道大战当前他还能进行技术革新?
番茄小说网